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入境问俗 试驾评测一汽-大众奥迪Q3

  • 作者: 易车编辑
  • 2013-06-07 16:01
  • 1.69万

什么都没错,错只错在你不该生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虽然时刻这样宽慰自己,可长期的民族主义教育还是赋予了我悲天,特别是悯人的情怀。即使是对衣食无忧的中产阶级,我依然抱有深深的同情。因为,他们同样面对着脏乱差的大环境;因为,即使多花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他们同样摆脱不了新车异味的困扰。

诚然,对我个人而言,新车异味并非关系到是非曲直的大问题。毕竟,长期待在可吸烟办公室的我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面对Q3 的新车异味,我想说,厂家理应正面解决这一问题。除此之外,刹车热衰减也是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在测试之初, 的时速百公里距离保持在大约38 米的水平,可伴随次数的累积,距离呈现出节节攀升的趋势。时至最后一次,即第10 次紧急制动时,距离已经推高到了45米。在最后的操控圈测试中,趋势再次得到了印证——为了将入弯速度降到足够低,测试员只能采取提前的策略。

如果没有这两处缺点,个人认为,给予 四星半甚至五颗星的评价并不过分。毕竟,在操控性、燃油经济性,尤其舒适性方面, 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造诣。而这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成熟的动力系统。国产目前提供两套动力方案,分别是170 及200 马力的2.0TFSI 发动机搭配7 挡双离合器变速箱。在立式油门踏板的指挥下,低功率版本的 以8.8 秒的时间完成了百公里加速测试。由于35 TFSI 舒适型并不提供驾驶模式选择系统,7挡相当于仅有两种模式,即D 挡和S 挡。在D 挡模式下,十分热衷于拉高挡位,而且升挡动作极快。巡航状态下,时速每提高大约10 公里,即升高一个挡位。待到时速刚刚接近70 公里时,已经启用了第7 个挡位。在拨入S 挡后,瞬间即可降低两个或是根据更强硬的油门指令降低两个以上的挡位,并迅速补油、拉高转速。相比S 挡,D 挡的降挡速度显得有些慵懒,但较之市面上常见的自动变速箱,D 挡的降挡动作仍然很占优势。

同样是为了降低油耗 全系标配了自动启- 停系统。根据过往几天的经验,这一系统有着逻辑清晰的运行机制,稍加适应之后,自动启- 停系统断然不会成为驾驶的障碍。只是,身处走走停停的环路交通时,还是建议关闭这一系统——过于频繁地开、关不免影响心情。此时开启Autohold 功能倒是很有必要。因为,如果拥堵导致车辆停住,驾驶者可以保持D 挡并松开踏板,车辆将处于自动驻车的状态。

穿梭于桩筒间,Q3 表现出了较高的灵活性;悬挂调校偏软,但在极限状态下给予车身的支撑并不拖沓

在四驱系统的帮助下,车尾竭力追随着前轮的指令,即使以较快的速度紧急变线也不会出现太大幅度的车尾甩动

在绕桩、紧急变线及标准圈测试中, 表现出了很好的灵活性。尽管其悬挂调校偏软,但软中带有不错的韧性,因而对车身的支撑比较得力。加之重心较低、动力响应较好, 在绕桩测试中呈现出接近轿车的姿态。与此同时,较高的离地间隙及采用电控多片的四驱系统确保可以通过一些难度系数较高的路况。当然,在我看来,这套四驱系统最核心的功能是给予驾驶者有备无患的自信心,提高车辆应对复杂路面状况的极限反倒是其次了。受益于偏柔的底盘调校, 的舒适性值得称道。即使通过破损比较严重的路面, 也能提供良好的舒适性。只是,在速度较高的紧急变线测试中, 的测试成绩明显受到了软的牵连。

外观方面,日间行车灯使用了Led 导光带,而非前两年比较流行的Led 灯带。相比后者,导光带的光线更为柔和匀称,整体感也更强。

内饰选材及工艺质量较高,设计风格清新简洁而富于逻辑,色彩搭配和谐,操控便捷。内饰的材质及装配工艺并没有缩水。据说,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的座椅填充物采用了更为复杂的制造工艺,从而实现了椅垫柔软舒适而侧壁支撑得力的效果。另外,在我看来,可以折叠收起的多媒体屏幕是一个很有想法的设计。对于追求极致简约的驾驶者而言,这是一个不小的惊喜。

除了28.5 万元的入门款,Q3 全系标配了定速巡航系统,操作简便

双桶形仪表盘清晰易读,中间的行车电脑显示屏提供丰富的车辆信息并可个性调节切换

换挡拨片反应较快,在山区行驶时,可以通过拨片固定挡位,从而降低频繁升降挡带来的突兀

多媒体操控系统显示屏位于中控台上方,可以手动收放

 

的多功能方向盘在3 点及9 点的位置采用了异型的设计,刚好可以贴合手形。或许是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转向的回正力度匀称有余而力度不足。因而,加价添置一套驾驶模式选择系统还是很有必要的。位于方向盘左右两侧的按键群可以分别控制行车电脑及娱乐系统。其中,通过右侧右上角的按钮可以开启考验使用者耐性及普通话的语音操作系统。

来到后排,感觉 的腿部空间及舒适度并不像外观呈现得那般紧凑。为了改善后排的乘坐感受,设计师匠心独运地在左右两个乘客的头部上方设计了凹陷。加之全景天窗带来的视觉通透感, 的后排并不会给大多数乘客带来捉襟见肘的局促感。但是,受车尾造型的影响, 行李厢的宽容度并不高。面对比较大件的行李,只能通过放倒后排座椅寻找新的空间。按照使用者的需要, 的后排座椅可按照1 :2 的比例放倒。其锁止按钮位于后排头枕外侧,操作简便而轻松。

虽然这部测试车还着“吉XXXXX 试”的车牌,或许不能代表全部,可鉴于测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只能给予 三星半的评价,希望厂家在正式交付消费者时能够拿出不容半点置疑的产品。

来源:《汽车博览》6月刊

标签: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