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易探究竟》之一汽奔腾T77 由外及内的气质提升(上)

  • 原创
  • 作者: 王渺林
  • 2018-12-19 17:18
  • 67.96万

不可否认,打造高颜值的造型设计,营造内饰的品质感,是如今自主品牌车型吸引消费者最直接的方式。而当我们第一眼看到一汽奔腾T77这款车时,简直可以用不可思议来形容,它可以说完全颠覆了大部分消费者对奔腾品牌的认知。由外及内的气质上的提升,以及可以称得上炫酷的人机交互设计,都让我们对这款车的表现充满期待。

所以这次,我们邀请来10名行业内的专业工程师,他们的领域涉及但不限于造型设计、内饰设计、汽车安全、整车性能、动力系统、底盘调校、智能驾驶等等。他们将对一汽进行全方位细致入微的体验,深度解读这款车上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这次我们的文章同样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侧重一汽的静态表现,内容包括:外观造型设计&车身结构安全、内饰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等。下篇则主要侧重动态表现,内容包括:智能辅助驾驶&主动安全系统、动力系统表现、调校&操控表现等。相信这次专业而深度的工程师体验报告,有助于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一汽这款车。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正题,看看工程师们是如何揭秘这台一汽的吧。

外观造型设计&车身结构安全

作为一汽奔腾更换品牌LOGO后的首款车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造型设计上看,相信如果挡住车标,90%以上的人绝对想不到这是款,因为你很难在它身上找出任何传承或是家族式设计。但这话并非是贬义的,作为目前家族里造型最炫酷、最具现代感与运动感的车型,或许它也代表着品牌未来的设计方向。

通常我们在评判一款车的造型设计时,最先关注到的就是整车的比例和姿态。从侧面比例上看,可以说挑不出什么问题。高度占比很小的侧窗,降低了车的视觉重心,营造出一种善于奔跑的效果。而整车下包围的黑色覆盖件,更是让车身显得特别修长。

从远处观察,整体姿态比较稳定。从前翼子板贯穿至尾灯的侧面腰线并非与地面平行,而是略微向前俯冲式设计,结合在引擎盖前端快速下滑的线条,以及溜背式造型的车尾,让整车看起来非常动感。

在细节设计上,车顶部黑色框架在车尾处刻意加宽,侧窗下沿从A柱延伸至D柱的镀铬装饰条在尾部也略微加宽,使得车尾从视觉效果上逐渐收窄,不仅看上去不再单调,也营造出一种水滴流线型的动态效果。

整体的型面设计相对来说比较平,通过对冲压工艺的严格要求,使得面与面之间形成硬朗的折痕,有一种钻石切割的感觉,营造出非常强的立体雕塑感。这也是为什么这款车会看起来如此与众不同的原因之一,称之为光影折叠的设计美学。

就连油箱盖的造型都是经过特别设计的,并非圆形或是方形,而是类平行四边形的样式,不规则的倒圆角,与整体设计相呼应,非常有意思。

前脸的辨识度非常高,六边形进气格栅可以说是的家族设计语言。比较特别的是,如果从侧面观察,这张“大嘴”并非像大多数车型一样向外凸出,而是采用了内凹式曲面,通过型面的转折,带来光影的变幻效果,这是比较新颖的做法。

而在细节把控上,为了让前脸看起来更精致、更独特,进气格栅采用了雨滴式设计。这种设计对工艺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机器在安装时定位精准,才能将缝隙控制得很好。

在近几年的设计趋势上,流行将大灯与进气格栅相融合的设计。通过外部的轮廓线条及内部的特征线条使之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以从视觉效果上将车辆拉得很宽,看起来姿态更稳定、空间更大、识别度更高。

棱角分明的LED前大灯内部设计了8颗方形透镜,双T型日间行车灯也非常独特,再加上内部的镀铬饰件,充满科技感。

就连前雾灯也采用了光源,同时雾灯区域的型面设计非常丰富,依靠黑色饰板,将亮色断开呈C型,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处理方式。

后视镜的基座没有设计在上,而是车门上,对于SUV这种较为粗大的车型来说,可以适当增加可视区域,同时有利于空气动力学设计。棱角分明的型面设计与整车造型相呼应,镀铬饰条也增加了层次感。

如果仔细观察,镜壳与黑色压片之间有经过特别设计的沟槽。其作用是让通过的气流在此处形成乱流,从而在雨天高速行驶时,避免雨水吹到侧窗上影响驾驶员的视线。

车尾部的造型设计也有不少亮点,同样采用钻石切割的型面设计,雕塑感甚至比车头更强。从侧面看,溜背设计的尾窗与尾门的立面形成一个外凸的夹角,充满未来感。

横贯式尾灯也是现今比较入流的设计手法,但上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横贯,而是依靠尾灯的熏黑效果,同尾门中间的黑色饰板形成视觉效果上的连接。另外尾灯的型面设计非常大胆,从侧面看有一种悬浮式的雕塑设计感,既有未来感,又有运动感,可以说是引领潮流的设计。

示宽灯采用分体式C型灯条,在夜间行车时,位于内侧的灯组会在车速起来后自动熄灭,踩刹车时才会点亮。如果保持长时间制动,或减速度比较大时,内侧的灯组还会以频闪的方式来提醒后车。

后雾灯同样采用了C型设计,而且将转向灯、倒车灯以及雾灯集成在一起,这对工艺上也是有很高要求的。有趣的是,以呼吸效果点亮的,甚至还会根据车速改变闪烁频率,非常有想法。

尾门的开启按键藏得比较隐蔽,同时尺寸也比较小,力度很轻,不像一些机械式开启的尾门。这种设计对于女士来说非常友好,不必费很大的力气就可以开启后备厢,看来工程师们在进行产品研发时确实考虑得比较周到。

而在安全设计上,研发出一套3H设计理念。我们都知道乘用车的骨架,本质上就是靠几根梁来承担的,也就是 、B柱、C柱、车顶梁和门槛梁。所谓的3H,第一个H,指的就是由车顶梁、B柱和门槛梁组成的H型框架。它既是整体结构的一部分,同时也保证刚度足以抵抗侧面碰撞。第二个H是由两个车顶梁和天窗中间的车顶横梁组成的H,它也是整体结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确保车辆顶篷的结构刚度。而第三个H是由两边的门槛梁和车子下面的地板横梁组成的H,只有在将车辆拆解后才能看到。

是在被动安全系统的基础之上,车辆整体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整体的碰撞安全性对于车内乘员来说是非常关键的,甚至是直接影响生命安全的。其实对于现有的,针对前碰撞这些典型的工况,设计都已经非常成熟了。反倒是针对一些更为复杂的碰撞情况,例如侧撞、翻滚、小偏置碰撞等小频率碰撞事故,需要去更多的考虑。因为这是消费者在实际道路行驶中,更容易造成致命伤害的事故模式。尤其是侧撞,它不像前碰撞时有发动机舱作为溃缩空间,由于乘员与之间的距离大概就是20-30公分,因此整个生存空间非常小。所以就要保证碰撞过程结束之后,乘员舱依然保持完整。

为了确保侧撞时候的安全性,一方面就是要靠的设计,因为第一层侧撞发生在外界车辆和本车之间。所以为了减缓外界车辆和本车的碰撞,主要加强了和B柱的加强筋。而第二层碰撞发生在本车内饰和乘员之间,这就要靠侧面的气囊或气帘,这是针对碰撞做的第二层防护。

再来说偏置碰撞,偏置碰撞是因为车辆碰撞的时候,碰撞集中在车辆局部的一些区域,能量比较集中。所以这个时候也是需要确保前后的一些刚度的设计,使得乘员舱不会受到致命的变形和压溃。对于来说,它的前防护梁是加强的,从而增加在小偏置前碰撞时候的结构刚度。即使车头出现比较明显的压溃,也能够确保乘员舱相对比较完整。

从对行人保护的角度来看,其实相比于轿车是偏差的。一个是在给定车速的情况下,由于相对比较重,所以对行人的冲击能量比较高,冲击更为恶劣。二是因为前端的罩盖相比轿车要高,所以它对行人的冲击面积也比较大,会直接撞到行人髋部、下肢,所以对行人的伤害也相对更加严重一点。

罩盖采用了相对比较均匀的结构化设计,这样做的好处是有效减少了明显的结构硬点,所以行人的头部落在各个点的时候,后果差不多。另外罩盖与间留有缓冲空间,可以避免行人头部与下方的硬件接触,造成更恶劣的后果。

标签: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