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长安UNI-V 新款上市

资深设计师详解长安UNI-V 为什么能让人一见倾心?

最近,天涯君身边有一位95后朋友小陈被一款还没上市的国产轿车种草了,平日里对各种豪车如数家珍的他,仅仅看了几张产品图,就表示对这款新车“一见倾心”了,这款车型就是长安刚曝光不久的UNI-V,其在网络上也是收获了一边倒的好评。

作为引力序列首款轿跑,UNI-V的造型设计为什么能赢得挑剔的年轻消费者的好评?在出色的设计背后,汽车的设计师们掌握了哪些独门秘籍?它们对中国品牌的设计进化又能带来哪些启示?

最近,汽车放出的UNI-V设计草图以及更多技术细节或许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UNI-V的魅力从何而来。

一切与比例有关

18世纪法国著名建筑师布隆代尔有句名言:“美产生于度量和比例。”

的确,无论是艺术还是工业设计领域,精妙设计的背后往往是考究的比例。当我们用在摄影、绘画等领域广泛应用的斐波那契螺旋线对UNI-V的草图进行了分析后发现,原来这款车的走红同样不是偶然。

把螺旋线放置在UNI-V草图前部时可以看到,螺旋线的聚焦点恰好落在了UNI-V的A柱前侧区域。

这样的规律也出现在了宝马4系或是奔驰CLS等高档轿跑车型的身上:

而当我们用同样的方式去对比一些紧凑级的热门家轿会,它们的焦点大都是落在A柱后侧:

这两种设计最大的区别,其实就是对Dash to Axle距离的不同处理。

在汽车设计领域,Dash to Axle,即前轴中心点到A柱下沿的横向距离,这是让一台车变得优雅、运动的重要因素。很多后驱豪华车一眼看去就很显高档,正是因为这个距离足够长。

与此同时,大多数前驱车由于发动机舱长度较小,较短的Dash to Axle反而会让设计显得平庸。

但是作为一台前驱车,UNI-V的Dash to Axle尺寸却明显长于一般的家轿,形成了重心后移的效果,让车头在视觉上看起来更长,对于UNI-V来说,这是突出其运动轿跑身份的关键设计之一。

当我们将模型放置在车身后部,螺旋线不仅会精准地与车轮底部、轮拱上部、溜背形成相切之势,而且聚焦点再次落在了UNI-V设计感极为出色的掀背车尾部分。

在查看到UNI-V的一些关键尺寸参数后,我们更加确信设计师们是有意识地尽全力让这款产品达到最佳的车身比例。

首先是UNI-V的轴长比。

所谓轴长比,即轴距与车身长度的比值。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到,UNI-V的轴长比已经超越了大多数同级的运动轿车,更加接近宝马5系奔驰E级等高档豪华轿车的比例。

除了更好看,更大的轴长比也会带来更充裕的内部乘坐空间。

另一个参数是高宽比。

高宽比决定着车身的纵向身形,更小的高宽比意味着更低的车身,更稳定的重心和车身姿态。不过设计师也需要处理一个矛盾点——作为一台需要照顾家用场景的运动轿跑,车身高度对车内人员的头部舒适度影响较大,不可能无限降低。

UNI-V的数据显示,在车身高度(1430mm)比同级别的思域(1415mm)多出不少的情况下,设计师通过将车身宽度提升到1838mm,让UNI-V最终达到了0.778的高宽比,与BBA等高档轿跑已经非常接近。

可以说,正是因为在这些关乎美感的比例上下了足够的功夫,UNI-V才会呈现出比同级车型更显著的长轴距、短前悬、宽车头,从而营造出浓烈的运动感和豪车范儿。

细节之处彰显高级美感

有良好的车身比例打底,设计语言的选择和细节之处的打磨就成了一款车整体设计感的关键。

汽车将其全新一代设计语言命名为“新科技智慧美学”,科技、智慧是这套全新设计语言达成美学目标的核心。在UNI-V的身上,这两点都得到了很好的表达。

在前脸部分,UNI-V最醒目的特征是采用了无边界格栅设计,它的好处是既符合了潮流发展趋势,面积够大,又让各个“器官(大灯、雾灯、下保险杠等)”依然保持和谐。

现在的汽车虽然普遍追求大嘴设计,但三庭五眼的美感常被打破,各个部分之间存在比重失调的问题。无边界格栅的采用则让UNI-V的视觉重心不会被牢牢抓在格栅区,反而会跟着无边界设计延伸,比如格栅斜向线条延伸到了大灯里,与大灯线条融为一体。这样一来,整体的和谐感显著增强。

在细节上,UNI-V的前进气格栅图案选择了棱角分明的三角形元素

这里蕴藏着一个有趣的知识点——三角形被科学家认为是“宇宙起源的未来形式”。要知道早在19世纪中叶,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就提出将森林场景制作成巨大的三角形,吸引外星人与地球相遇。

引擎盖到前保的鲨鱼鼻位置所进行的优化也令人印象深刻,相比UNI-K的鲨鱼鼻,UNI-V通过型面优化,让前脸的线条更加流畅、简洁,也表明了汽车对于这套“新科技智慧美学”也在进行着持续的优化。

UNI-V的侧面美同样不仅仅体现在比例。

在摆脱传统腰线造型的同时,UNI-V设计师选择了“V型面设计”作为车身侧面的核心,以带有弧度的型面,让侧身在充满力量感的同时,调和了侧身比例,让车子不显得过于厚重。

在行驶过程中,这套V型面还会充分反射车辆周围的环境,从而形成亦静亦动的流动之美,使整车在视觉上更具灵动性和科技感,隐藏式的门把手则让光影的流动更加极致,同时降低了车辆的风阻。

在UNI-V的尾部,在贯穿式尾灯的基础上,设计师进一步通过倾斜三角形提升了科技感,细节拉满,边缘还是凸起状态,立体感更强烈,这种棱角设计也很好地呼应了下裙部分的运动感。

整体来看,UNI-V在设计细节上几乎无可挑剔,和精巧的比例一同构成了浑然天成的美感。

美学背后的技术支撑

和纯粹的艺术创作不同,汽车造型设计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如何做出让人耳目一新的造型,自始至终,设计师都需要顾及发动机尺寸、位置,车辆重心等一系列技术因素的限制。

从这个角度来说,UNI-V的设计师是幸运的,因为代表了汽车4.0时代先进技术水准的全新“方舟架构”为他们无边界的创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

UNI-V是基于“方舟架构”打造的首款轿车。

根据发布的研发细节,相比上一代产品,UNI-V搭载的蓝鲸新一代NE1.5T发动机长度减少了13.5mm,曲轴中心下降12mm。同时,工程师还通过将动力布置倾角由前倾 7.5°优化至后倾10°。

由此,UNI-V得以实现引擎盖高度的下降,不仅帮助设计师成功营造了俯冲下压的姿态,也使得驾驶员的视野提升了9%,发动机长度的减少以及前段车身结构吸能效率的提升则成为了前悬长度压缩的关键,为UNI-V高达2750mm的轴距和领先同级的0.588轴长比打下了基础。

与此同时,方舟架构还通过将动力总成位置降低、人机位置降低、整车高度降低,在打造更高车身刚度的同时,以结构优化大幅降低上车体重量,将整车重心高度较上一代平台车型降低了30mm,既让UNI-V实现了0.778的高宽比,造型更厚重,也通过重心的降低提升了车辆的操控性。

这些在技术细节上追求极致的研发努力成为了UNI-V打造同级别独一无二高颜值的基础设施,甚至对整个UNI系列的设计突破都有着重大意义。

总结

UNI-V的出现无疑让汽车轿车产品线竞争力迈上了新的台阶,更重要的是,这款车型标志着汽车正在体系化架构的支撑下,持续实现设计、技术等领域的新突破。

目前,UNI-V已计划在不久后的广州车展上正式亮相,并将在2022年正式上市,可以预见的是,在UNI-V等中国品牌颠覆式创新的攻击下,合资品牌在中国家轿市场躺赢的时代,终将一去不返。


标签: 长安 详解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